01/新聞中心
010-60294863
新聞中心
-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-13
-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-26
-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-09
- 沈陽中醫(yī)院學校校園文化05-24
-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(xiàn)在11-17
- 滁州城市職業(yè)學院校園文08-14
-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?08-10
-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-05
-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?08-05
- 校園景觀文化|山東公路技07-14
中國傳統(tǒng)戲曲文化走進校園
作者:金火炬時間:2019-07-11 15:16:09來源:佚名 點擊量:0
古希臘的悲劇與喜劇,印度的梵劇,中國的戲曲被稱為“世界三大戲曲文化”, 其中京劇不僅被炎黃子孫稱之為“國粹”,也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藝術瑰寶,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。在教育部提倡“京劇進校園”的活動下,戲曲教育藝術走進校園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這項活動政府力推、媒體熱議、民眾關注,獲得了多方力量的支持,讓我國的傳統(tǒng)戲曲藝術得以永久傳承和創(chuàng)新。
一、戲曲教育的可行性對策
(一)營造親切、濃郁的京劇文化氛圍。
良好的氛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引,也許這些景色不算新奇,但置身于這樣的風景中,人自然會心曠神怡,流連忘返。將京劇有效引入校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我們用心創(chuàng)設濃郁的校園京劇文化氛圍,讓學生長期置身于文化之林、藝術之海,從而激發(fā)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。
(二)發(fā)揮綜合實踐陣地的宣傳優(yōu)勢。
耳濡目染往往比苦口婆心更具有貼近人心的教育效果,鑒于此,我們精心營造圖文并茂的戲曲文化氛圍與校園文化接軌。在教學樓走廊、大廳,校園小畫廊等處巧妙地掛上京劇臉譜、戲曲的名家名言、戲曲的演出劇照,使戲曲藝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校園藝術的主力文化。組織以“魅力京韻”等為主題的班級板報比賽、學生手抄報比賽,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,督促學生自己收集校外資源,更廣泛地了解戲曲藝術。
(三)全力營造聲覺、影象氛圍。
戲曲畢竟是以表演為主的傳統(tǒng)文化,全面鋪開的如果只是圖片、文字,必然只構成紙上談兵的興趣假象,因此在向學生宣傳、積累戲曲知識的同時,我們更重視學生戲曲語言、唱腔藝術的影響,全力營造一種聲覺氛圍、影象氛圍。
二、戲曲教育的文化意義
(一)繼承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。
戲曲作為我國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種類豐富而多元化,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劇、越劇、評劇、豫劇、黃梅戲等,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瑰寶。但是隨著現(xiàn)代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入發(fā)展,電影電視、流行歌曲等日益風靡,大大打擊了傳統(tǒng)戲劇。加之傳統(tǒng)戲劇有著明顯的地域限制,因此戲曲藝術進校園能夠推動傳統(tǒng)戲曲的發(fā)展。
(二)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(fā)展。
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,以培養(yǎng)人的審美品格、塑造人的優(yōu)秀品格為最終目的。為此校園文化教育需要尋求一種全新的方式,以美的形式來培養(yǎng)學生的精神品格和人文修養(yǎng)。中國戲曲藝術是一項集演唱、表演、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服飾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,在長期的歷史發(fā)展中不斷沉淀、凝聚,從而在今天發(fā)揮其獨特的文化吸引力。戲曲文化對真善美的尋導和追求,有助于校園文化精神內涵和人文內涵的形成,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(fā)展文化途徑。
(三)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需要。
在高科技信息時代下,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日益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。使得校園文化中的精神素養(yǎng)和人文內涵日益衰弱,校園文化中強化戲曲文化建設,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實質和人文內涵,促進校園文化長效性的發(fā)展,從而幫助學生重新塑造品德。戲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對于陶冶學生情操、拓展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,能夠有助于促進和諧、自由、文明校園的建立。
三、“教師總動員”,共推校園戲曲穩(wěn)步前行
戲曲作為傳統(tǒng)藝術,自有它的精美和獨到之處,沒有一定的音樂理論,沒有扎實的唱、念、做、打基本功,是難以把握戲曲的內涵的。而老師也缺乏必要的戲曲素養(yǎng),對于戲曲的知識也知之甚少,又怎樣去培養(yǎng)和指導學生呢?作為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沒有全校老師的大力支持,是難以按目標和要求去開展工作的。因此以學校音樂組輔導老師為主力,教師也應該受校園氛圍的影響,不自覺地愛上戲曲,把它當做學習本領的先導。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,學生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。
戲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,將其與學校教育融合,能夠有效豐富校園文化建設,促進校園道德文化的形成與發(fā)展,對于戲曲教育走進校園,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力度并積極引入經典戲曲演出,從而實現(xiàn)戲曲教育“傳承”和“育人”的目的。
一、戲曲教育的可行性對策
(一)營造親切、濃郁的京劇文化氛圍。
良好的氛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引,也許這些景色不算新奇,但置身于這樣的風景中,人自然會心曠神怡,流連忘返。將京劇有效引入校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我們用心創(chuàng)設濃郁的校園京劇文化氛圍,讓學生長期置身于文化之林、藝術之海,從而激發(fā)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。
(二)發(fā)揮綜合實踐陣地的宣傳優(yōu)勢。
耳濡目染往往比苦口婆心更具有貼近人心的教育效果,鑒于此,我們精心營造圖文并茂的戲曲文化氛圍與校園文化接軌。在教學樓走廊、大廳,校園小畫廊等處巧妙地掛上京劇臉譜、戲曲的名家名言、戲曲的演出劇照,使戲曲藝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校園藝術的主力文化。組織以“魅力京韻”等為主題的班級板報比賽、學生手抄報比賽,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,督促學生自己收集校外資源,更廣泛地了解戲曲藝術。
(三)全力營造聲覺、影象氛圍。
戲曲畢竟是以表演為主的傳統(tǒng)文化,全面鋪開的如果只是圖片、文字,必然只構成紙上談兵的興趣假象,因此在向學生宣傳、積累戲曲知識的同時,我們更重視學生戲曲語言、唱腔藝術的影響,全力營造一種聲覺氛圍、影象氛圍。
二、戲曲教育的文化意義
(一)繼承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。
戲曲作為我國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種類豐富而多元化,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劇、越劇、評劇、豫劇、黃梅戲等,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瑰寶。但是隨著現(xiàn)代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入發(fā)展,電影電視、流行歌曲等日益風靡,大大打擊了傳統(tǒng)戲劇。加之傳統(tǒng)戲劇有著明顯的地域限制,因此戲曲藝術進校園能夠推動傳統(tǒng)戲曲的發(fā)展。
(二)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(fā)展。
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,以培養(yǎng)人的審美品格、塑造人的優(yōu)秀品格為最終目的。為此校園文化教育需要尋求一種全新的方式,以美的形式來培養(yǎng)學生的精神品格和人文修養(yǎng)。中國戲曲藝術是一項集演唱、表演、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服飾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,在長期的歷史發(fā)展中不斷沉淀、凝聚,從而在今天發(fā)揮其獨特的文化吸引力。戲曲文化對真善美的尋導和追求,有助于校園文化精神內涵和人文內涵的形成,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(fā)展文化途徑。
(三)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需要。
在高科技信息時代下,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日益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。使得校園文化中的精神素養(yǎng)和人文內涵日益衰弱,校園文化中強化戲曲文化建設,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實質和人文內涵,促進校園文化長效性的發(fā)展,從而幫助學生重新塑造品德。戲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對于陶冶學生情操、拓展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,能夠有助于促進和諧、自由、文明校園的建立。
三、“教師總動員”,共推校園戲曲穩(wěn)步前行
戲曲作為傳統(tǒng)藝術,自有它的精美和獨到之處,沒有一定的音樂理論,沒有扎實的唱、念、做、打基本功,是難以把握戲曲的內涵的。而老師也缺乏必要的戲曲素養(yǎng),對于戲曲的知識也知之甚少,又怎樣去培養(yǎng)和指導學生呢?作為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沒有全校老師的大力支持,是難以按目標和要求去開展工作的。因此以學校音樂組輔導老師為主力,教師也應該受校園氛圍的影響,不自覺地愛上戲曲,把它當做學習本領的先導。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,學生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。
戲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,將其與學校教育融合,能夠有效豐富校園文化建設,促進校園道德文化的形成與發(fā)展,對于戲曲教育走進校園,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力度并積極引入經典戲曲演出,從而實現(xiàn)戲曲教育“傳承”和“育人”的目的。
![\](http://www.mycanvasflags.com/uploadfile/2019/0711/20190711033311775.jpg)
- 上一篇: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
- 下一篇:凝聚校園文化,建設魅力校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