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/新聞中心
010-60294863
新聞中心
-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-13
-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-26
-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-09
- 沈陽中醫(yī)院學校校園文化05-24
-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-17
- 滁州城市職業(yè)學院校園文08-14
-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?08-10
-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-05
-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?08-05
- 校園景觀文化|山東公路技07-14
校園雕塑小品設計使“書香”彌漫校園
作者:金火炬時間:2019-07-12 15:26:22來源:佚名 點擊量:0
“鳥欲高飛先振翅,人求上進先讀書”,不久前,為了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,培養(yǎng)學生愛讀書,博覽群書的好習慣,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,許多學校都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“書香校園”活動。更加體現校園雕塑小品設計,此次活動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,可是書香卻至今未彌漫校園,這又是為何呢?
究其原因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“淺閱讀”泛濫
閱讀的方式有多種:快讀、慢讀、選讀、精讀、泛讀……不同的閱讀方式,會取得不同的閱讀效果。隨著科學的發(fā)展和文明的進步,人們在這快節(jié)奏的生活潮流中,內心似乎也變得浮躁了許多,經常難以靜心地閱讀完整本的好書。“快餐、跳躍”式的“淺閱讀”方式便成了近些年的閱讀“主流”,備受青少年的青睞。他們經常上網、逛論壇、看新聞、瀏覽博文、看“吐槽”……偶爾也會在閑暇時看看雜志,瞅瞅報紙,盡管這種“快食”“涉獵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視野,但“快餐”畢竟是“快餐”,吃多了難免會“營養(yǎng)不良”。并且,一旦習慣了這種“淺閱讀”方式,即便是遇到一本好書,有的學生在閱讀時也會隨意性太大,無目的、無計劃,只是看過而已,過后就不知所云,更談不上對作品內容有感受與體驗。如果學生只限于“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的讀書境界,閱讀時一知半解,那以后又怎么能做到知行合一,成就大業(yè)呢?
“淺閱讀”泛濫,勢必影響閱讀的效果。作為語文教師,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,多寫讀書筆記,然后通過書評、美文欣賞、推薦一本好書等活動,讓學生將書中的精彩之處在課堂上進行誦讀賞析,在不斷地交流中品嘗文學作品的“香”。體會校園雕塑小品設計帶來的美好,我們要鼓勵學生讀好書,讀整本的書,并要求他們“讀有所思”“讀有所悟”“讀有所行”,在提高閱讀的“質”的同時,又讓他們感受到讀書的快樂,讓書香彌漫整個校園!
二、“書”源“短缺”
俗話說: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”盡管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可是依然有許多家長寧愿花大把的錢在買練習輔導資料上,也不愿意給孩子買上一本課外書。尤其是在農村,學生、家長都渴望子女“跳出農門”,他們覺得課外書就等同于“閑書”,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,“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”的他們一旦看到孩子手中捧著的是課外書,那接踵而至的便會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。他們自認為這就是為孩子好,卻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。若只會機械地做練習,而不去閱讀,孩子的綜合素質又怎能得以提高呢?
此外,這些年為了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改革,國家給各個學校都補發(fā)了一些課外書籍,這些書籍種類繁多,內容也豐富多彩,很適合學生閱讀。但是,也許是因為教室緊缺,或是怕學生損壞書籍,或是為了追求“升學率”等原因,許多學校的圖書室也形同虛設,并未做到真正向學生開放。試想,若把書籍當美酒般珍藏,卻又未經品嘗,又怎能讓世人知曉它的醇香?
三、不識“香”書
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但開卷卻未必都有益。現在,書攤上的讀物良莠不齊,中學生又缺乏辨別能力,于是一些武俠、言情等低俗小說便成了當代學生的最愛,尤其是最近幾年來,有許多學生掉進了“穿越書”“奇幻書”“口袋書”的陷阱中。這類書不僅內容低俗,里面充斥著色情、暴力、恐怖等各種低級趣味的內容,而且有的書里甚至刻意混淆是非觀念,學生看這樣的書不僅會耽誤學業(yè),而且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,甚至會造成學生道德的淪喪和對法律的漠視。
如何讓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書籍?語文教師在這方面就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。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,什么是“香”書?我們可以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以正確的引導,并培養(yǎng)學生對好書的閱讀興趣,如在學習《小圣施威降大圣》時引導學生讀《西游記》;學習《荷葉?母親》時鼓勵學生讀冰心的《繁星春水》;學習《再塑生命的人》后向學生推薦海倫?凱勒的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》…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很大的閱讀量,才能給學生推薦各種能散發(fā)“香”味的好書。
究其原因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“淺閱讀”泛濫
閱讀的方式有多種:快讀、慢讀、選讀、精讀、泛讀……不同的閱讀方式,會取得不同的閱讀效果。隨著科學的發(fā)展和文明的進步,人們在這快節(jié)奏的生活潮流中,內心似乎也變得浮躁了許多,經常難以靜心地閱讀完整本的好書。“快餐、跳躍”式的“淺閱讀”方式便成了近些年的閱讀“主流”,備受青少年的青睞。他們經常上網、逛論壇、看新聞、瀏覽博文、看“吐槽”……偶爾也會在閑暇時看看雜志,瞅瞅報紙,盡管這種“快食”“涉獵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視野,但“快餐”畢竟是“快餐”,吃多了難免會“營養(yǎng)不良”。并且,一旦習慣了這種“淺閱讀”方式,即便是遇到一本好書,有的學生在閱讀時也會隨意性太大,無目的、無計劃,只是看過而已,過后就不知所云,更談不上對作品內容有感受與體驗。如果學生只限于“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的讀書境界,閱讀時一知半解,那以后又怎么能做到知行合一,成就大業(yè)呢?
“淺閱讀”泛濫,勢必影響閱讀的效果。作為語文教師,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,多寫讀書筆記,然后通過書評、美文欣賞、推薦一本好書等活動,讓學生將書中的精彩之處在課堂上進行誦讀賞析,在不斷地交流中品嘗文學作品的“香”。體會校園雕塑小品設計帶來的美好,我們要鼓勵學生讀好書,讀整本的書,并要求他們“讀有所思”“讀有所悟”“讀有所行”,在提高閱讀的“質”的同時,又讓他們感受到讀書的快樂,讓書香彌漫整個校園!
![\](http://www.mycanvasflags.com/uploadfile/2019/0712/20190712033115379.jpg)
俗話說: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”盡管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可是依然有許多家長寧愿花大把的錢在買練習輔導資料上,也不愿意給孩子買上一本課外書。尤其是在農村,學生、家長都渴望子女“跳出農門”,他們覺得課外書就等同于“閑書”,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,“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”的他們一旦看到孩子手中捧著的是課外書,那接踵而至的便會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。他們自認為這就是為孩子好,卻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。若只會機械地做練習,而不去閱讀,孩子的綜合素質又怎能得以提高呢?
此外,這些年為了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改革,國家給各個學校都補發(fā)了一些課外書籍,這些書籍種類繁多,內容也豐富多彩,很適合學生閱讀。但是,也許是因為教室緊缺,或是怕學生損壞書籍,或是為了追求“升學率”等原因,許多學校的圖書室也形同虛設,并未做到真正向學生開放。試想,若把書籍當美酒般珍藏,卻又未經品嘗,又怎能讓世人知曉它的醇香?
![\](http://www.mycanvasflags.com/uploadfile/2019/0712/20190712033143443.jpg)
三、不識“香”書
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但開卷卻未必都有益。現在,書攤上的讀物良莠不齊,中學生又缺乏辨別能力,于是一些武俠、言情等低俗小說便成了當代學生的最愛,尤其是最近幾年來,有許多學生掉進了“穿越書”“奇幻書”“口袋書”的陷阱中。這類書不僅內容低俗,里面充斥著色情、暴力、恐怖等各種低級趣味的內容,而且有的書里甚至刻意混淆是非觀念,學生看這樣的書不僅會耽誤學業(yè),而且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,甚至會造成學生道德的淪喪和對法律的漠視。
如何讓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書籍?語文教師在這方面就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。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,什么是“香”書?我們可以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以正確的引導,并培養(yǎng)學生對好書的閱讀興趣,如在學習《小圣施威降大圣》時引導學生讀《西游記》;學習《荷葉?母親》時鼓勵學生讀冰心的《繁星春水》;學習《再塑生命的人》后向學生推薦海倫?凱勒的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》…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很大的閱讀量,才能給學生推薦各種能散發(fā)“香”味的好書。
![\](http://www.mycanvasflags.com/uploadfile/2019/0712/20190712033204644.jpg)